爱尚小说网【23xs1.com】第一时间更新《海上历险故事》最新章节。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翻开一部地理大发现史,你会为无数勇敢者创造的奇迹而惊叹,也会为他们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神秘而浩瀚的海洋,常被人们视为灾难的深渊,人们敬畏它、诅咒它。但海洋的神秘又总是产生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促使人们去发现、去探索、去认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一生四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他的一生坎坷,曲折,充满着矛盾,富有传奇性色彩。他的声誉卓著,不仅是因为他以其科学和实践活动扩大了人类的知识范围,而且更重要的在于他那运用才华和性格力量去获取成功的事迹,给后代人的观念产生了始料不及的影响和启示,开创了人类航海的新时代。
寻金梦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51年出生于意大利滨海名城热那亚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由于家庭经济拮据,从小未受到正规教育。但他自幼聪颖过人,富于幻想,机智勇敢。大约14岁时,就被未知的海洋所诱惑,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涯。每次出海,他都有不同的目的,想看看远离陆地的海洋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种善于思考的大脑使他积累了许多海上生活的经验。仅1466~1474年间,就多次参加过地中海的近海航行,后来又以水手的身份到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北海、冰岛一带。1476年,他参加了到北欧的护航队,在葡萄牙南部海域遇难,船毁人伤,机敏的哥伦布跳海幸免于难。
这一时期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异常发达。哥伦布对亨利亲王不断派船去寻找到中国和印度的航路,深为羡慕,发誓要亲自驾船去开辟通向东方的航路。因此,他移居葡萄牙,开始了他一生中最狂热的学习时期。他学会了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并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尤其是地理学方面的书籍,使他坚信地圆说。他不仅学会了一手绘制地图的好技术,而且熟练地掌握了驾船技术以及罗盘和各种航海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对于利用太阳、星星的位置确定船位的方法,也非常精通。这一切,使哥伦布具备了率船去远航的能力。
促使哥伦布远航抱负的另一动力是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一书。该书所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富庶世界的情况,深深地吸引了他,使他认为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东方诸国。他是多么渴望得到黄金啊!他觉得:“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的一切。有了黄金,要把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得到的。”于是,向西航行,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海上新航路,成为他终生不渝的奋斗目标。
在那个时候,即使是相信地圆说的人,也搞不清地球表面有多少陆地、多少海洋,至于陆地和海洋是怎样分布的,更是概念模糊,总以为地球上除了欧洲、亚洲、非洲外,再没有别的陆地了。这三大洲之外,则是无边无际的辽阔海洋。就是人们所知道的陆地,它们究竟有多大,伸展到何方,了解得也不准确。在这种知识基础上,哥伦布在地理学家的帮助下,把亚洲大陆估计的比实际多了一倍,这样,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到中国,只要走地球周长三分之一的路程便能到达。按照这个估计,哥伦布认为,从加那利群岛航行到亚洲东部的日本,是一条最短的航路,航程大约4500~5000千米。现在看来,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困难重重
哥伦布虽有远大的抱负,但缺乏实现抱负的手段。他没有钱去造船只、招聘水手,除了借助王室的力量之外,别无它法。1484年,他正式向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建议,请求为他装备船队,西去东方。结果,他的计划被否决了。带着失望的心情,哥伦布辗转来到了西班牙的巴罗斯城,在那里得到了约翰·佩雷斯神父的热诚支持,把他引荐到王宫。1486年5月,伊萨白拉王后第一次召见哥伦布。哥伦布的忠厚、自信及丰富的地理知识给国王和王后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决定将计划交给专家委员会审查。然而,交出的计划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再次受挫,哥伦布心情非常沮丧。他通过弟弟把计划呈送给英国和法国国王,也没有得到理解和支持。无奈,1488年,哥伦布再次向葡萄牙国王请求支持,恰逢航海家迪亚士从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凯旋而归,国王对哥伦布的别出心裁的计划失去了兴趣。在葡萄牙彻底失望后,他只好再回到西班牙寻求支持。1490年,审查了四年的计划被否决了,不过,伊萨白拉王后的态度使哥伦布仍存一线希望。哥伦布又几次奏请了他的计划,虽没成功,但也没有气馁。1492年,再次奏请西航计划的哥伦布,在谈判破裂后,背起行囊,准备前往法国时,国王的财政大臣圣坦尼尔谒见了伊萨白拉王后,陈述了资助哥伦布计划的重要性。王后动心了,立即派急使追回了哥伦布。至此,8年的艰辛游说,终于使他如愿以偿了。1492年,他与国王签订了协定,规定:委任他为一切新发现海岛和大陆的司令,封他为被发现和夺得的海岛的副王和首席执政者;有权占有夺取财产的1/10;一切封号和权力具有继承权。
这项工作一开始就不顺利。因为女王虽同意了他的计划,但对远航能否成功,缺乏信心,不肯花大本钱去冒险,所以只给了他三条破军舰去碰碰运气。最大的“圣马利亚号”不过130吨,“平特号”90吨,“宁雅号”才50吨。成功了,一本万利;失败了,算白送他。
招募水手,也是件相当困难的事。因为当时“地圆说”尚不流行,而海洋无底洞的说法倒流传很广。所以,很少有人愿冒生命危险前去远航。要是掉进无底洞去,那就永远也回不来了。再说,茫茫大海,风急浪高,遥遥无期的枯燥而乏味的远航生活,说不定还有被大海吞没或被妖怪吃掉的可能,谁肯去受这样的痛苦和折磨!哥伦布没有办法,只得建议国王和女王,强迫征集了一批刑事罪犯,勉强拼凑了一个包括医生、翻译、秘书、王室全权监督、国王公证人、船队总管、舵手、船长在内的87人的探险队,并备足够一年的食物及西方文明的产物——原始小型大炮、帽子、花衬衫、镜子等。历时三个多月,终于万事俱备。
危机四伏的首航“新大陆”
1492年8月3日拂晓,西班牙巴罗士港人群熙攘,人们前来为哥伦布的舰队送行。哥伦布精神焕发,在卫队的护送下,登上了旗舰“圣马利亚号”,升起了西班牙国旗。他下令:“以上帝的名义,出发!”三艘船缓缓离开码头。无可奈何的水手们,对送行者挥泪告别。他们感到自己是向着黑暗的大地边缘驶去,向着那可怕的海洋无底洞走去,再无生还的希望了。此时的哥伦布心情也不平静,他深知大西洋的浪涛是何等的危险,但更为现在能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而庆幸。他感到面前已无任何敌人,只有未知的海洋和世界在等待着他。按照计划,舰队朝加那利群岛驶去。
不幸的是,“平特号”出师不利,船舵一再松脱,船舱漏水,最后不得不停航检修。他们在加那利群岛补充了淡水、食物等,于9月6日,启航驶入了危险四伏、无人知悉的茫茫大西洋海域。
头几天,航行得比较顺利。天朗气清,静谧而湛蓝的海洋,既无吃人的海怪,也不见半点无底洞的影子,却有海鸥在船边飞翔,鱼儿在水中游戏。看来海洋也没什么可怕呀!水手们渐渐打消了对海洋的恐惧和疑虑。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船员们感到海上生活的单调与枯燥:从晨课到晚祷,每隔半小时,根据沙漏(古代一种计时工具)报时一次,每四小时换班一次,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后面的加那利群岛已不见踪影,前面是无穷无尽的海面,水天一色,根本不见陆地的影子。人们的心里不免又开始恐惧起来。9月16日,突然在远方出现了一片草地,很像是陆地,大家兴奋起来,哥伦布还以为这么快就到了亚洲东部,更是格外高兴。可是,当舰队驶近时,人们大失所望,因为它根本不是什么陆地,而是浮在水面上的海草。更让人焦急的是,用测深锤测量海深,几百米长的绳子也触不到海底,说明附近很少有存在陆地的可能。而且,海草一望无际,好像茫茫的海上大草原。舰队艰难地在草原上航行,几天几夜都看不到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