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尚小说网23xs1.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楔子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常东。
南唐后主李煜一首《乌夜啼》道尽了人生苦短、命运多舛的感叹。舒心的时光匆匆易逝,揪心的夜晚漫漫难挨。生命无比珍贵,可怜许多男女无福安享天年。天下大乱如是,盛世太平依然。偶有一时冲动寻了短见的,想必是迫于无奈。看官倘若读过些中国历史,便会明白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许许多多地名是染了政治或军事色彩的。譬如带有“宁”、“平”、“顺”、“定”、“安”、“德”等字眼的地名,几乎全与平定内乱或是铲除外患有关。
话说大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三月的一天,二十多位身穿黄绿赤紫禽兽花锦、头戴梁冠不等官帽之文武官员,依次排成两行,肃立在潞州(今山西长治市)衙门正前方巍然高耸的上党门前。上党门是座砖石大门,隋朝始建,乃潞州城标志性建筑,州衙凡有重大活动都要在此举行集会。东西两侧建有高大敦实的牌楼,牌楼顶端正中分别悬挂一块蓝色匾额,楷书“风驰”、“云动”四个硕大金字。上党门前宽阔的平台上,前排居中站立的是兵科都给事中夏言,左右依次是参政邵锡、佥事杨朝凤、督兵山西按察司分巡冀南道佥事贾启、知州周昊、同知倪政等十多位官员,其中有几位陌生的面孔,就是常在官衙走动的衙役也未曾识得。官员脚下是道青石铺就的斜坡,坡底即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宽敞的广场。广场上彩门高悬,两座戏台分置东西两端。围观的百姓中有位年轻人指指点点,小声嘀咕:“前排正中英俊潇洒的那位身穿七品官服,怎的二品官儿都围了他转?”侧旁老者捋捋下巴颏儿长长的雪白胡须,头也不回道:“这位官人是钦差,位卑而权重啊。”
广场中央戒备森严,三四百员重兵持械围押着五花大绑、腰缠铁索的陈访、王仲兴、陈铁棍、路彪等三十余名青羊军头目。
三声通天火炮响后,只见英俊洒脱的兵科都给事中夏言平静地环视了广场一周,抖抖衣袖,展开圣旨朗声宣道:“奉天承运,皇帝昭曰:照准潞州晋升为府,赐府名曰潞安;增设附廓县曰长治。准割去黎城县五里、潞城县十六里、壶关县十里,共计三十一里于青羊里开设平顺县。潞安府辖管辽、沁、泽、汾四州暨原潞州所辖六县暨新开设二县,共二十三县。改设潞安兵备分巡冀南道,治潞安。设关门两处:虹梯关、玉峡关;设军堡三处:花园口、穽垴山、鲁班壑;开修道路八处。增设四巡检司,控扼要害,常年驻兵防守。钦此钦尊。”他抬头停顿片刻接着道:“经三司会审,陈访、王仲兴、陈铁棍、路彪等三十余名强贼,逃避山泽,拒杀官兵,以谋叛已行论,今日枭首示众。另奉大明皇上谕旨,今日押解青羊山反贼贼首陈卿、陈奉兄弟二人赴京师问罪。”
话音刚落,“咣,咣……”八个穿红着绿的士兵扭着八字步,使劲敲打举过头顶的亮晃晃的铜锣,大摇大摆跟着两辆马拉的囚车走来。胳膊粗细的圆松钉制成的囚笼卯榫于囚车融为一体。后面紧跟着三四十员官兵,推搡着身穿囚服、项戴沉枷、脚锁铁镣、蓬首垢面的陈卿、陈奉二人往前走来。顿时,广场上摩肩接踵的看客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全神贯注盯着即将押运京师的钦犯。一中年男子发问:“前头那个真的是陈卿吗?”旁边一人道:“岂能有假?”又一人道:“若果真是陈卿,这是第二回押去问斩了。上次他侥幸逃脱,今回还能节外生枝跑掉吗?”
人群外围一个毫不惹眼的高台上,一株山桃树下站立着一位手捻佛珠、冷若冰霜、面目清秀的尼姑。她毫不理会不时从眼前飘落下来的桃花瓣,一双杏眼目不转睛地盯着戒备森严的囚车……
暂且打住。容著者讲一下本书来历。著者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又不喜爱麻将、扑克、象棋之类耗费时光的娱乐项目。适逢国庆长假,索性回了趟四十年前的出生地—平顺虹梯关,独自去山野间游荡。崇山峻岭,奇树怪鸟,古朴民风,令我如痴似醉,仿佛到了一个无尘的世界。耄耋老人,童年时的伙伴,给我讲了许多有趣的乡村故事。著者性喜探古访幽,询问了些乡间远古之事,能回答出个子丑寅卯者却寥寥。其时,表兄家正在拆老屋准备盖新房,忽从地脚石基下掘出了一个米黄色的陶罐,内有褐黄色蜡纸包裹着的几卷古本。打开看时却是些大小不一,字迹潦草的账册。表兄颇感失望,意欲弃之。我在旁边充作内行,翻检几页,见来历不凡:既不像大户人家的,更有悖于官府皇家之类笔法。想草民百姓本无此等琐碎的必要,更无如许庞大的林林总总往来。疑惑之下,便想讨要这些古纸。我去杂货店买了两瓶杏花村酒和几卷卫生纸,权作交换古本的筹码。我把米黄色陶罐腾空递给表兄,免得他疑心我拿了古董去赚钱。
表嫂笑呵呵接过了我递给她的酒和纸,不屑地告我:“这有什么稀罕?隔壁那家整天用这种破纸返了潮给小孩儿擦屎屁股呢。”
我大喜过望:“领我去看看,或许和你家挖出的这破纸有些关联。”赶到隔壁家时,果真见到炕头上一只柳条笸箩里有一叠粗黑的麻头纸,我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随手去翻检,见纸上有“陈卿”二字,更有“嘉靖七年”字眼。倏地,我的脑袋发胀,一个闪念跳出:“莫非这是青羊山造反的陈卿遗留下来的文字?”我掏出几张人民币换来了她家所有的古纸。
我问这家女人:“这纸张哪儿来的?”
她不好意思红着脸道:“捡来的。”抬手指了指门前一座贴了瓷砖的二层楼房,“人家不要这,扔啦。我拾掇了回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笔趣推文】《不可以离婚》【轮回小说】《谁让他修仙的!》《万亿军火之王》《肝到厨神才算开始》【搞笑小说网】《谁让他修仙的!》【微信读书】《石破天穿越令狐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