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爱尚小说网23xs1.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2月18日
阅览室
以往看守所的在押人员只能在床板上看看自带的书,但现在作为上海的示范性看守所,这里刚刚落成了一个崭新的阅览室,在晚上熄灯以前都可以来这里看书。梁择栖说他在今天的新闻联播开始之前都不会离开这里,因为要找到线索必须从林教授本身入手,他要找出这里能找到的所有的林梓棠的作品加以研读。
林教授的书并不难找,在推理悬疑的区域就和东野圭吾的书一样显眼,没一会儿,我和他一起找到了六七本小说,都是代表作品,梁择栖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开始了阅读,他读得很快,没几十秒就能听见翻页的声音。
说到看书,我对此很有发言权,每次看书我都似乎可以完全地沉浸其中,仿佛一个个人物在我面前活灵活现。林教授最喜爱给我分享他刚刚写好的内容,因此我总能给予他最佳的反馈。
这种代入感会持续很长时间,即使我从书中抽离回到现实,我的情绪却还会停留在书中的情节里,直到十天半个月以后,才逐渐淡忘。有的时候,甚至完全不记得看过了什么。当然,这可不是失忆,一旦看过的书再被提起来,我一定能从脑海深处再找到读过它的记忆。
总之,我也打算开始搜寻一些乐趣。我用余光看着那些“嫌疑犯”们读书的样子,最受欢迎的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偶有一两个读海子和三毛的,便不自觉地想打量他们的长相,凑近过去,端详一番。
不像,不像读海子和三毛的样子呀。
但是这个想法刚刚出现,又觉得自己好笑,读书是最公平的事情了,不挑长相也不挑身份,在社会里挣扎的每一天他们都没有机会看看书,来了这里翻开海子和三毛的他们是否真正认识了自己呢?思及此,我涌现了迫切的读书的欲望,我赶忙去寻觅一本书来,勿负了这“大好时光”。
我巡了几排书架,只有古典文学那里无人来往,难得这一僻静之处,我便想好好找一本书。随便扫视了一圈,《左传》、《鬼谷子》、《道德经》,都是些知名的经典之作,大概是考虑到看守所的文化层次吧,这些统统都是青少年插图版。忽然,一本老版的《山海经》映入眼帘,这是林教授生前最喜爱的典籍之一,时常在床上捧读,但是说来惭愧,我连看都没有看过。
相比于其他古籍的光亮,此书显得破旧不堪,我小心地抽出来,用一只手护着,生怕封面跟着掉落。里面同样配有丰富的彩色插图,看的出来,这是此地为数不多受欢迎的古典文学书籍。究其原因,无非鬼神志怪,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吧。鲁迅先生评价其为“盖古之巫书”,想必也是将其归于脱离现实之行列了,因为从来没有好好研究过它,今天我且试读之。
于是,我就地靠着书架坐下,便看了起来。
既然这是依照地理方位描写的,我就想直接看看江浙这边有何珍奇异兽,但是细细翻找也只有东山经稍稍符合,描述的乃是华东地区。从东次二经始,便从山东一路向下穿越江苏,我在这里放慢了速度。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名曰軨軨,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水。”
这山东有牛是不稀奇,虎文即是虎纹,相比是什么特殊品种,也不算珍奇异兽吧。如此看来,《山海经》也当有颇多纪实的内容,无非最后一鸣叫则引发大水,有些天方夜谭,兴许是碰巧将二者联系了起来。
再往后,就愈发显得神话色彩,什么珠蟞鱼、犰狳尚可从现实中找到原型,但是獙獙(有翅膀的狐狸)、蠪侄(长有虎爪的九尾狐)就再难自圆其说了。
慢慢地,头顶的日光灯显得越来越亮,天色渐晚,“开目为昼,闭目为夜”,这是其中的烛龙,它“赤地万里”,我也在书中沉浸了许久,一如跟随《山海经》行了万里路,而现在也由昼至夜,时间在读书中竟然可以过得飞快,这也是评价一本好书的准则吧。
我合上书,想去看看梁择栖的情况。偌大的阅览室里,只剩下三个人,除了我俩,还有一个戴着眼镜却面目粗犷的地中海男人,他捧着一本《博物大百科》。大概是记录地球上动植物的书籍,看样子不是针对少年儿童的那种,书非常厚重,应该是记载的品类相当齐全吧。他看得非常吃力,眼睛就差怼到书上去了。
我不敢多看他一眼,赶紧去叫梁择栖,再过不久就要饭点了,我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梁择栖歪着头靠在墙上,旁边的书散乱的堆放着,看样子似乎都已经翻过一遍了,他把最后一本书合上,长出了一口气。
“你都看完了?”
“算是吧,有些注水的地方跳过了。”
梁择栖的声音有气无力。
“啥?林教授写的书哪有注水的地方?我看是你不懂吧。”
我极力维护着林教授。
“你说没有那就没有吧,只是跟岛田庄司一样描述某些新领域的时候,有些长篇大论了。”
梁择栖瞥了我一眼,似乎看到我面露愠色,“当然,也许是我才疏学浅,看不出其中的用意吧。”
他显然不想与我争论。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